close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近日,中國清潔空氣聯盟與清華大學聯合發佈《京津冀能否實現2017年PM2.5改善目標?——基於“大氣國十條”的京津冀地區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政策效果評估》。這是國內首份對現有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進行定量化評估的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工業過程和民用部門是京津冀地區一次PM2.5的主要來源,分別貢獻了54%和29%,其中工業過程排放主要來自於鋼鐵、水泥、煉焦等行業,民用部門排放主要來自於民用燃煤和生物質燃燒;此外,電力、供熱、工業鍋爐和交通部門分別貢獻了4%、3%、6%和4%。
  《報告》建議,在京津冀地區,北京由於末端治理技術的普及率比較高,未來的減排效果主要依靠結構調整。河北、天津末端治理帶來的減排效應還沒有充分實現,如能進一步加強末端治理,同時推進結構調整,則能有更好的PM2.5污染改善效果。  (原標題:京津冀一次PM2.5半數來自工業行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grtdscq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